背景:
阅读内容

近两成毕业生认为掌握的知识、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日期:2010-03-23] 来源:  作者: [字体: ]

 调查发现,有近两成的2009届毕业生工作半年后认为“现在掌握的知识、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其中,从事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建筑业”(23%)、“商务服务(咨询、法律、保安等)”(21%)、“金融、保险、房地产业”(20%)、“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20%)、“医疗、维修及个人服务”(2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知识、能力不足的比例最高。

  

  从薪资来看,知识掌握与工作能力满足度较低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较低,其本科毕业生为2242元,高职高专毕业生为1703元;而不存在此问题的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别为2859元、2165元,两者相比,本科和高职高专分别相差617元、462元。知识掌握与工作能力满足度较低的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较差。

  

  结合麦可思对2006、2007、2008届大学毕业生连续三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毕业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普遍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最低水平、达不到雇主的要求,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最需要的五项基本能力:积极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有效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都与工作要求的水平有约10%-15%的差距。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讨论中所说的:“唯有让人民看到教育的希望,才能看到所有希望。”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看来,教育的希望很大程度上是一份足以成家立业的工作,是一个前途美好的职业。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教育不能脱离真实的社会需求;要把温总理所说的希望真正落到实处,大学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校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变化,按照社会发展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的职业结构和职能变化是世界最快之一,因而有必要跟踪评估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变化,为调整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可操作方式有:各大学每年对其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流向、在工作以后对自己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的评估,并将此项数据与学校的教务数据、对本校毕业生主要雇主的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这样系统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大学以就业为导向来管理本科和高职教育,对各专业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实现各专业的亟待改进的关键职业能力及其课程设置、通识教育与专业的配置、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各专业的就业的主要职业、行业、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等来培养有针对性的职场文化、价值观;并帮助大学建立最佳求职渠道,确定重点求职辅导方式、最佳开始求职时间、最佳实习方案,等等。

 情感关注:毕业生最主要的个人感情问题

  虽然工作后遇到个人感情问题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仅占4%,但情感问题作为影响毕业生工作稳定性的问题之一,仍然值得关注。存在该问题的毕业生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没有时间找男/女朋友”和“因工作原因与恋人/爱人分处两地”,各占到四分之一。具体到不同性别又存在差异:男性更多因“没有时间找女朋友”而苦恼(29%),女性则更多把“因工作原因与恋人/爱人分处两地”视作困扰(31%)。人民网-麦可思调查发现,加班时间影响到了毕业生的个人感情生活,加班时间越长,因“没有时间找男/女朋友”的比例越高。


  

需要实用的个人简历模板吗?请访问http://www.geren-jianli.com
收藏 推荐 打印 | 阅读:
相关新闻       毕业生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